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14章 仙人从天来,剑从地狱抬  (第1/3页)
    电光石火间发生的事情,足以让无数人呆滞。    但不包括在场每一个人。    田顺,禁军都指挥使,论官职,不比大凉相公差多少,什么场面没见过,周江东在大凉虽然不杂的,但他又岂止是大凉周江东。    赵长衣就不提了,一代枭雄。    君子旗……千军万马避白袍,不输赵长衣。    唯有徐骁和卓宗棠。    这两位貌似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凉人,只不过这一两年的战事,让两人成长不少,此刻倒也是没有过于惊诧,只是可惜。    多好的一邻家姑娘,却要这么死了。    可惜,甚是可惜。    虽然可惜,两人却并没有动作——并不知道李汝鱼和宋词之间的关系。    青衣唐诗身环不动明王,看见红衣宋词身与剑合,以无畏死亡之势洞穿明王头颅,大吃一惊,但只是站在那里,并没有去阻止宋词。    她只是忽然有些难过。    和宋词终究在一起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日,如今她要在自己面前死去,身为女子,青衣唐诗做不到黑衣文人那般绝然。    于是,觉得有些难过。    在第一次看见宋词时,唐诗的年纪也不大,听从大徵皇帝刘禅的调令,在那位人间卧龙的帝师神通下,刚从东土来大凉,作为先生的“贴身丫鬟”。    实际上是监视先生,因为刘禅已经怀疑先生在大凉并非全身心为大徵,而另有居心为先生的亡国大苏,刘禅必须确保先生这枚棋子不会坏了他的远大宏图。    尽管还是坏了。    因为女帝。    初见宋词,唐诗就有些喜欢她。    相比于懵懂无知的宋词,唐诗知道的事情太多,她知道,无论最后的结局怎样,宋词也不可能一家团圆,唐诗甚至想过,如果那一天来了,自己愿意带她回东土。    唐诗在大徵一日,则无人可欺凌宋词半分。    然而宋词最终选择了离开先生。    对此,唐诗不知道对错,但知轻重,再喜欢宋词,可和先生在自己心中相比,千万个宋词也不如半个先生,甚至大凉和东土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先生。    所以,她毫不犹豫的背叛了大徵君王,瞒下了先生在大凉的所有布局。    因为,唐诗是一个女人。    此刻宋词欲杀先生,唐诗为宋词难过。    却并不担心。    先生,岂是那么好杀的?    能在刘禅这位千古圣君之下,能在那条卧龙的筹谋之下,先生依然漫天过河的在大凉为大苏复国布下各种棋局,虽然最终败在女帝之手。    但这样的先生,岂是你宋词可杀?    宋词携剑来。    黑衣文人当然有所感知,但他只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似乎并不知道宋词一剑来,欲要一剑穿人心。    大凉世间很多揣测,说他那双看不见天下风光的漂亮眸子其实是假盲,但只有他和唐诗知晓。    真盲。    盲于刘禅这位大徵千古圣君之手。    他不容许自己超脱于他的掌控之中,是以在自己意气风华的少年时候,来大凉之前,他就用药物让自己双目失明。    但又只有黑衣文人知晓,自己目盲,并非刘禅的药物。    而是自己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    天机!    大苏复国的天机!    黑衣文人的父亲是大苏皇室,更是天子重臣,位高权重不说,更有鼎国之才,在亡国之前就已经投降大徵,后成为大徵朝堂重臣,只不过终究被刘禅提防,不能有所作为。    但是万幸,保住了楚家一脉偏支,被遣送到守望之地成为守夜人。    这是父亲投降的初衷。    毕竟当时的大苏亡国,已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难以只手挽天倾。    所以父亲投降,为大苏保存着微薄渺茫的希望。    而楚室直系血裔,则被囚禁半壁山。    黑衣文人自小便天赋异禀,天生近道之人,曾被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陆地神仙箴语,说此子当是逆水之舟,可撑一国。    于是被父亲寄以厚望。    复国之望。    不曾想,大骊皇帝为了让这座被东土之人视为荒蛮之地的大凉天下成为一国之后花园,着人从半壁山抢走女帝送来大凉,知悉这个消息后,刘禅立即应对。    先是着人毒瞎自己。    其后更是花费无数资源培养自己,最后更是以大手笔,将自己送来大凉。    但刘禅不知道的是,在他以自己伤风感冒身体不适的借口赐下“神药”的当夜,府中的杏林圣手已经看出了“神药”的功效。    父亲和自己都知道,目盲在所难免。    于是那一夜,自己毅然决然,以近道之体,在府中某位道家供奉的帮助下,窥视天机,然而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那位可媲美大凉圣人的道家供奉身死。    自己目盲。    但看到了一线天机!    大苏可复国。    复国之机,就在于自己的大凉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