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11章 一去不返,菩萨眯眼  (第3/3页)
今时不同往日。    这一次再使出十步一杀,已是真正的杀戮之剑。    剑尖所向之处,亦无坚不摧!    随着李汝鱼出剑,他的身后,仿佛出现了天风海涛,更似有一条河流横陈,风萧萧兮,纵然是春日里,整个王府都笼罩在秋水寒中。    所有人都忍不住拢了拢衣衫,算是读书人的黑衣文人甚至打了个寒噤。    李汝鱼衣袂翻飞。    人与剑合。    这一剑是李汝鱼,李汝鱼亦是这一剑。    这一剑大有一去不复返之意。    不成功,便成仁。    为了两个字:天下。    唐诗不死,杀不了赵长衣,赵长衣不死,则西军军心不死,西军军心不死,对于天下,终究是个隐患,这是李汝鱼和女帝都不愿意看见的后果。    所以,必杀赵长衣。    当出剑之时心怀天下,李汝鱼才真正明白体内那个刺的剑意,他的剑本就为天下而出易水至秦王宫,最后又为了天下而止于绕柱秦王身前。    这一刻,李汝鱼才真正明白十步一杀究竟是何等的恐怖。    这一剑,纵是唐诗神像护体,也可破!    当长剑刺出的刹那,天地之间,骤响悲鸣,冥冥之中,似有人高声语。    若是一去不复返,若何?    便有壮士高声答。    那便一去不复返!    壮士大笑去。    恍恍然间,众人看见了李汝鱼出剑之时引起异象而在身后形成的那条河水之上,有人渡河,风吹衣衫摆,长铗腰间悬,长发作龙舞。    风萧萧兮……一去不复返。    周江东和君子旗两人,皆是露出震惊表情——荆轲?!    李汝鱼是荆轲?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李汝鱼必然和荆轲有着关联。    妖孽啊。    两人同声叹了口气。    若是这样的一剑,都破不开青衣唐诗的那尊护体神像,那……唐诗真的无敌了。    面对李汝鱼的心怀天下的十步一杀,青衣唐诗依然选择相信不动明王势的无物可破,振剑,面对破开而来的长剑,欲出剑十一。    电光石火间,那个眼睛看不见,却仿佛什么都能看见的黑衣文人,仿佛明白了什么,讶然失声说了句原来是荆轲,旋即猛然一惊,叱道:“退!”    在东土的那套关于异人的史书中,提及到一个刺。    刺荆轲。    因东土也存在大凉异人,黑衣文人在没来大凉之前,就将那套异人世界的史书,也就是《千年九州》让人读了数十遍。    他对那个千古刺荆轲印象很深刻。    虽然《千年九州》的作者并没有提及到荆轲为何不杀秦王,但黑衣文人根据那段历史,揣摩出了荆轲的用心。    一切都是为了天下。    所以在出易水之时,荆轲已是抱着必死之心,这才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壮烈。    此刻黑衣文人能在李汝鱼的剑上感受到同样的壮烈。    那么这一剑,极有可能无坚不摧。    也许不能。    但青衣唐诗是自己和赵长衣回东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她绝对不能死。    这个风险不能承受。    于是他让青衣唐诗退。    唐诗对自己的不动明王有着绝对的信心,但她所有的信心,都不如黑衣文人的一句话,因为那个看不见天下风光的男人,那个曾说大楚不复国我则一生黑衣藏人间的男人,是她的老师。    更是她心中最隐秘角落里,最重要的人。    她相信他。    哪怕是他让她去死,唐诗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    于是唐诗没有出剑十一。    她竖剑在身前。    闭眼。    于是护身的不动明王,亦眯眼。    人间有话。    不怕金刚怒目,就怕菩萨眯眼。    但此刻的不动明王眯眼,却不是攻伐,而是守护唐诗。    菩萨眯眼,不见人间悲喜。    也不见唐诗。    于是唐诗的身影,就在众目睽睽青天白日之下,凭空的消失在原地,只剩下一尊眯眼的不动明王,一动不动,任由剑来。    李汝鱼刺出这一剑时,已看不见唐诗,也看不见不动明王。    只看见了天下。    他不知道唐诗已经消失。    于是剑刺中了不动明王。    能破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