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举大义之兵 (第2/3页)
名正言顺地理由,实是不得再举兵冒进。” 犹豫症又犯了,加上众谋士意见不同意,袁绍也没了主意,忽然想到许攸没开口,随目光转向许攸,请教道:“子远思虑何事?” “禀明公,在下在考虑如何拿下长子。”人多的时候,许攸总是等到袁绍发问才回答,显得他很与众不同。 “哦?子远之意,我可以进兵长子城?”袁绍立即来了兴致,其余谋士也看向许攸,想看看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明公举兵而来,若不收复上党全郡,岂非白跑一趟徒劳无功?”许攸神色自若,继续展示他的口才:“且天子被吕布囚禁于京都,饱受屈辱,明公为大汉众将之后,位居三公之上,理当出奸灭吕匡扶社稷。经此役收复并州之后,明公可驻兵于上党,一旦京都有变,明公也才好入京勤王。倘若京都未有变动,待明公平定幽州之后,也好号令天下汇聚诸侯共讨吕布!” 什么共讨吕布,又不是讨伐董卓!吕布在京都并不是臭名昭章,反倒把京都建设的越来越好,你有什么理由声讨他?但是没有人反驳许攸的建议,因为大家伙都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一旦袁绍再当上盟主,又可以看鹬蚌相争坐享渔人之利,上次会盟之后得了冀州,下次会盟之后,还不得拿下大半个中原? 眼看袁绍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田丰还想进言,却被身侧逢纪拉了一把,这个时候,说啥都不好使,反倒惹得袁绍不高兴。田丰嘴巴张开一半,终究还是把话咽回去,有些感激地看了逢纪一眼。他倒不担心袁绍生气,只是多说无益徒增烦恼。 其实逢纪并没有田丰想的那么伟大,他在意的并不是袁绍出兵与否,而是怎样才能为袁尚讨得好处。既然袁绍护犊子表示不怪罪袁尚了,那当然是继续进军,让袁尚继续领兵更好。如今袁绍就带着袁尚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不培养他培养谁?给袁尚一个立功的机会,以后也再好说话。 “既然诸公都同意,那就这么定下来,诸将休息半日,明早进兵长子城!另外,派人把杨奉首级送回去,杨奉虽然是吕布党羽,却也大汉卫将军,理当厚葬于京都。”袁绍虚伪的做了把好人,继续道:“诸将下去歇息吧。” “末将告退。”张郃、高览二将立了功,袁绍却没有任何表示,二人即便神色没多大变化,心中却有些不舒服。不复多言,遂众将走出帅帐。 “我意明日全军进兵长子城,一举拿下整个上党。”袁绍继续摆出洗耳恭听的恭敬姿态,笑容谦逊道:“若吕布来不及回军,再入京迎奉陛下去邺城,远离吕布这等虎狼之臣,诸位先生意下如何?” “明公忠君爱国,乃我辈楷模,然吕布兵行诡道,明公不得不防!”尽管很不想虚伪地夸赞袁绍,但无奈人家是主公,辛评只能恭维两句才继续道:“评建议,明公留守部分士卒于壶关,若吕布回军,也来得及通报消息,即便吕布不回军,也可以确保粮道。” “仲治先生未免太过谨慎了吧?”逢纪嘲讽道:“明公五万大军围攻长子,长子城水泄不通,哪里派的出来袭军突袭我军壶关粮道?且如今吕布以五万之卒对抗鲜卑十万骑,不死便是幸事,何以回军驰援上党?” 逢纪分析的很有道理,郭图也没办法帮辛评说话,田丰却开口道:“明公,在下以为仲治所言不无道理,毕竟防患于未然,望明公慎重。” 袁绍想想也觉得该顾虑一下,便开口道:“既然如此,我拨给你二人六千卒驻守壶关,足矣?” “诺!”田丰答应的干脆,他知道袁绍不喜欢看到他,如今守住壶关,最起码能保证袁绍进退有度。辛评却有些不愿意,本来袁绍带着袁尚亲征,对大公子都没有优势,如今他再被搁置买一旁,劣势更加明显。但田丰已经答应下来,辛评也不能再说什么。 “好!”袁绍起身,义正言辞地宣布:“今晚三更做饭,明晨五更出兵,大军直指长子,张郃高览二将带兵一万五千攻东门,淳于琼、袁尚带兵一万攻西门,我中军攻北门,三路齐攻拿下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