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节 (第2/3页)
子也不饿,当真如昨日所言,留在学堂把今儿的作业写完。写完之后,也如崔如英一般放在书案上阴干。 要走了她还有些不舍,“那我们明儿见?” 崔如英点了点头。 今儿四月十三,十六那日是璋哥儿满月,府里办喜事儿,也是这五日课的最后一日。 陆云蓁早就说了那日不必上课,去璋哥儿的满月宴。连着放三日,宴席中午就能结束,她应该能按时回家。 虽说昨儿累得够呛,但吃饱饭睡了一觉,崔如英眼下又精神了,铺子一日不开她就不安生,所以还是打算回去看看。 帮帮忙也好,顺便把银子送回去。 收拾好东西,她又看向楚玉珠书案上的字。所谓放长线钓大鱼,鱼饵已经挂上了,就看鱼会不会上钩了。 把学堂门窗都关好,崔如英就回燕归堂了,早起下着雨,到中午雨虽停了,可地面却湿,偶有水坑,她都是跳着走的。 因为今天半夜要轮换,怕扛不住,许娘子这会儿还睡着。 崔如英飞快吃完饭,也没午睡,背上包袱就去铺子了,昨儿没打扫完,今儿收收尾。 铺子本来就干净,崔如英也做不到让之焕然一新,但收拾完好歹也像给桌椅抛了光。桌椅放哪儿崔如英都想好了,后院空空,还得多买一些柴火炭火,做吃食生意,这就不能缺了。 有一间厢房,留人看铺子了就睡这儿,但得备床被褥,再备个烧水壶。 收拾好她看天色还早,就回了一趟家里。 今天城南也下了雨,崔大山早起没出摊,院子里没棚子,家中地方小,又怕木屑飞得哪儿都是,就没法做木匠活儿,被迫歇了半天。 不过下午雨一停,就紧赶慢赶地和面做包子,准备去卖生煎。 这几日天气还凉快着,过了四月天一热,崔如英估计生煎就卖不了了。幸好有水煎包顶上,也影响不了崔家的生意。 回家喊了声爹,崔大山就迎了出来,女儿回来他就高兴。 崔如英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五两银子给了崔大山,说道:“娘给的,娘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留点应急。” 铺子租金就给了七两四钱,再加上打煎锅铁锅、崔大山做桌椅买木料的银子、去官府办开铺子的各种事宜花的银子,最后抛去这个月的花销,也有近十两。 这个月的崔大山还没动,上个月连着家里攒的,十二两多银子,如今只剩不足二两 多五两银子,能让崔大山安心一点,就算钱花出去了,也没那么心疼。 崔大山把银子好生收起来,“这钱可是真好,三丫,你是不知道,昨儿酱肉包子就没卖完,卖了许久还剩十个。后来我让大郎街上转转,看看究竟咋回事儿,才知道街头那家卖鲜肉包子的也卖了酱肉包,价钱和咱们家的一样。不过人摊位在街头,生意也不错。还好有个铺子,不然日后这酱肉包子生意可不好做了。” 这是头一日,很多人还不知道那家卖酱肉包子了。 崔大山说完叹了口气。 崔如英安抚道:“路朝四方开,谁都能走,这生意也谁都能做,又不是来咱们家偷学的,味道肯定还是有所不同的,爹你别太忧心。对了,生煎包子有人做吗?” 崔大山摇摇头,“没有,这倒没有。对了,你快看看桌椅成不,我先做了一套出来,不过还得上漆阴干呢。” 崔大山做木匠活儿有一手,崔如英原以为就是普通桌椅,可看上头竟然有花纹,显着大气。四方桌子四角处圆滑,各处都打磨极为光滑,不容易磕着人。 椅子崔如英坐了坐,很是稳当。 做得可真好,就是有些慢。 崔如英夸道:“挺好的,爹,你都这么些日子不做木匠活了,手艺竟然一点儿也没生疏。” 这是崔大山的本事,从前拿来吃饭的,哪儿能差了,说这个的时候他还有些得意,“哎,做了十几年了,还能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