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节 (第2/2页)
谑,“你倒识趣。” 青鸾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面摊周围的气氛凝结了片刻,青鸾告辞要走,宁晏礼却突然开口,“安排谢阮进和亲使团不是问题,但你要和我说清楚你的计划。” 青鸾脚步一顿,迟疑了一会儿:“奴婢会在和亲仪仗出发前向大人说明。” 这是打定主意瞒他到最后一刻了。 宁晏礼拧起眉,“出发前夜陛下会设家宴,我届时也会入宫,到宴席结束前是你最后的解释机会。” 到宴席结束前……青鸾盘算了一下,很快应了:“只要大人信任,此次定能坐收渔翁之利。” “说得倒是笃定。”宁晏礼冷嗤一声,之后起身示意鸦青备马,待马牵来,他接过缰绳,走到青鸾身边,“从东阳门进宫,以免再和长公主的仪仗碰上。” 青鸾看向他递来的缰绳,犹豫片刻。 “怎么?”宁晏礼见她一动不动,又往前递了递:“我见你上次马骑得很好。” 青鸾瞳中微微盈动,终于接过缰绳,郑重伏手拜道:“多谢大人。” 宁晏礼眼睫轻颤,旋即转过身抬了抬手,“回宫去吧。” 青鸾望向日暮余辉。 再耽搁下去就该让东宫的人生疑了。 她深深看了一眼宁晏礼的背影,然后踩稳马镫,纵身跨上马背,朝皇宫疾驰而去。 直到和亲仪仗出发的前一天,阖宫上下还在紧张的筹备,不光是长公主的嫁妆,还有当晚设在昭阳殿的家宴,陈太后亲自主持,自然无人敢半分怠慢。 九龙池旁的林荫道下,不断有宫婢端着托案成队经过,青鸾转而选了一条小路,向凤仪宫行去。 长公主的事陈太后上心,陆皇后在面上也得表现出主动,从自己宫里调了不少人到长公主的祈云殿。 顺喜虽被留在宫内,但因缺乏人手,近两日也忙得不亦乐乎。 青鸾从他手里接过包袱,“这宫袍用完可能要晚些还你。” “不妨事。”顺喜道:“这件本也是旧了的,平日我也不常穿,阿姊尽管用着。” 青鸾点了点头。 “对了,阿姊日前让我打听的那座殿室有眉目了。”顺喜道。 “怎么说?” “我问了几人,都说那殿室曾经名为棠梨宫,是从前行宫时候留下的。”顺喜压低声音:“据说太后娘娘曾在那殿中住过。” “太后娘娘?”青鸾颇为意外。 “阿姊别看它现在偏僻又挨着掖庭,但在行宫时可是距离先帝住所最近的殿室。”顺喜道:“只是先帝后来南巡,太后娘娘便被换到别处住了。” “那后呢?” “后来住在此处的,是先帝的宸妃。” “宸妃?”青鸾入宫近四年,竟从未听说过先帝还有一位宸妃。 顺喜对此也了解不多,“我只听那些老宫人说,这位宸妃娘娘早在旧都之乱时殁了,那时的宫人也大半死在魏人手里,故而知道她的已经不多了。” “可陛下登基后,当年死于旧都之乱的先帝妃嫔不是都已追封了吗?”青鸾不解,“为何唯独没有这位宸妃?” 她顿了顿,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太后娘娘?” 顺喜微微颔首,“据说这宸妃生得极美,素有江北洛神之称,自入宫后便受先帝独宠,想必太后娘娘……” 后面的话顺喜没说下去,只给了青鸾一个隐晦的眼神。 青鸾立即意会,“这位宸妃娘娘可有子嗣?” 后宫从来不缺美人,能让陈太后怀恨至此,或许亦与储君之位有关。 若说这位宸妃受先帝独宠,有个一儿半女也不是难事。 “阿姊猜得不错。”顺喜道:“先帝曾经最为宠爱的三皇子,便是这宸妃娘娘所出,只可惜也在旧都之乱时殁了。” “等等。”青鸾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你方才说,宸妃娘娘素有江北洛神之称?” 顺喜不懂她的意思,挠了挠脑袋回忆道:“我听曾在司饰署当过差的老宫人是这么说的。” “那这么说宸妃娘娘应是出身江北。”青鸾道:“可知她是江北何处人氏?” 顺喜摇摇头,“这就没听说了。” 青鸾沉吟片刻,却见凤仪宫后门探出个脑袋来喊顺喜,“顺喜,娘娘唤你呢!” “来了!”顺喜应声,回头匆匆与青鸾道:“阿姊,娘娘唤我,我就先回去了,待明日长公主殿下仪仗启程,宫里没这么忙,再与阿姊详说。” 青鸾颔首,拍了拍他的胳膊,“快去吧。” 见顺喜转身刚跑出两步,她想了想,又道:“顺喜。” 顺喜回头,“阿姊?” “若日后有任何人向你问起我的事,你一概只称不知情便好。”青鸾看着他说道。 顺喜愣了愣,“阿姊放心,阿姊私下交代的事,顺喜不会同任何人说起。” 青鸾笑着向他摆手,“快回去吧。” 凤仪宫的后门被轻轻合上,青鸾深吸了口气,回头望向远处祈云殿露出的飞檐一角,眸光渐渐沉了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