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2/3页)
家的孙子,赵父抱有很大的希望。    二儿子家的小孙女都送去镇上上中学了,更不用说孙子了,说不定,赵家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真是他们老赵家。    想想,莫名的眼热,激动。    “待会你送两条鲤鱼去国生家,给我孙子补补。”赵父始终记得多吃鱼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句话。    “好”赵母打住了心里各种说教的想法,叹了叹气。    真是有点可惜。    赵宏生家。    “哎,宏生,我们家也买单车吧?”眼热大哥赵福生前些天刚买了辆单车的王梅芳活动了心思不安分的撺掇到。    别人有的,她可以没有,自家兄弟有的,她不能没有,不然村里的人拿他们兄弟妯娌家作对比,多难看,王梅芳是个虚荣心和自尊心很强的人。    “我们家又用不到单车,买它干嘛?”还不如省着钱攒着买电视机呢,赵宏生不解的问。    “我每次回娘家都要走好长的路,家里孩子也大了,以后去镇上读书,难道和二哥家的美丽一样,每天早早起来走路去镇上读书?晚上又摸黑走回来?他们亲家在镇上,美丽刮风下雨的时候可以住她姐婆家,我们儿子呢?你舍得他每天来回摸黑走路?”大哥家也没有什么地方特意需要单车的地方啊?可是王梅芳不敢直说,只能瞎找借口。    赵宏生笑了笑很无所谓的顺口回嘴:“谁不家孩子去镇上读书不是起早摸黑的赶路?有那么娇气的用得着买单车?人家城里大人也不见得人人都买了单车。”这借口,当他傻子。    单车可是大件物品,家里真买了单车,谁舍得给孩子骑?不怕骑到镇上丢了?    王梅芳:“……”儿子这张感情牌也打不通。    “家里不是有多余的钱吗?买辆单车怎么了?”村里十多户人家买了单车,他们家为什么买不得?王梅芳有点赌气。    “我准备攒着买电视机,孩子总是去别人家看电视也不是回事。”每次去别人家看电视,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可不舒服,生怕多用了电似的驱赶,看到儿子被人嫌弃的样子,真难受。    可是,你阻挡不了孩子老往别人家看电视的脚步啊。    王梅芳:“……”这个理由很充分,她无法反驳。    仔细想想,买电视机也不错,三兄弟中,谁家都没买电视机。    “要不,明天我去爸妈哪里借点?”一缺钱就去公公婆婆哪里哭穷,王梅芳习惯了。    似乎,她忘记上次哭穷没要到钱的事了。    “别老打爸妈的主意,他们俩老就那点棺材本,我们自己攒攒就够了。”真是的,这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怎么就改不了,赵宏生无奈的摇头呵斥到。    逢年过节没见她主动想着给爸妈置办件新衣服,包个大红包,送点好吃的,一缺钱马上想到从爸妈身上捞一笔。    身为儿子,他臊的慌。    “好,不打爸妈的主意。”嘴上是这么说,可闪烁不敢对视的眼睛可不是那么想的,王梅芳仍旧不甘心的要去再哭穷一次。    在赵福生家买了单车,赵宏生家准备买电视机的时候,赵国生和刘兰秀还在讨论逼真一点的装穷,刚花了‘巨额’置办了嫁妆,掏空了家底,没钱买单车,电视机。    单车,赵国生心心念念了好久,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买。    电视机还好,这年头的电视剧对他吸引力不大。    其实,赵国生很想买一辆拖拉机,或者牛车也行,一年中有大半年每三天挑百多斤泥鳅、黄鳝等重物步行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去县城,很辛苦的。    买拖拉机,可能性不大,不划算。    牛倒可以考虑,翻田耕地有需要,有了牛,牛车不就有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好晚才回来。    第67章    回门又称“归宁”, 亦即“回娘家”。    回门也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回娘家探亲,夫妇二人成双成对结伴而行, 拜见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这时的女婿见到岳父岳母,就应改口为爸爸、妈妈, 为整个婚礼正式收尾,即让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满之意。    每个地方的回门时间概不统一, 有些地方是结婚第二日、第三日或六、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探亲的, 视风俗情况而定。    当地习俗为第三日, 回门日。    早晨赵国生站在屋外伸展着腰身,太阳还没有出来,没有一丝的风, 一切都静悄悄的, 村子里远远看去, 家家户户灶台的烟囱烟雾缭绕, 在村子上空被一层薄云笼罩着,朦朦胧胧的, 别有一番烟火气息, 地上泥土里冒出野花野草陪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